Thursday 30 August 2007

我家附近的第二条生命

我们家那个地方比较僻静

紧挨着四环的绿化带,基本上10点以后就没什么人出门了

去年冬天,听说有个喝醉酒的男人冻死在了马路边上的树坑里

昨天晚上回家,又看到了第二个已经逝去的生命

一只小狗被撞死在了马路中间

汽车一辆辆呼啸而过

技术好些的能让轱辘躲开它

它的小腿被风吹的来回摆动

我误以为它还活着

看清楚才发现,头已经没了形状,一滩血而已

心里一惊

发现自己站在马路中间已经有一会了

赶紧走开

 

回家想跟老妈说这事,刚一开口,老妈立刻制止了我

她也不想听过于惨烈的描述

 

晚上预料中的做了噩梦

一只雪白的银狐或者是萨摩疯狂的追我 

Wednesday 29 August 2007

政府的人都看人民日报吧

这两天在忙各种手续

日本、台湾

天天说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想去一趟真是比登天还难

昨天给国台办打电话

您好,我想咨询一下民间机构与台湾进行交流的活动如何立项?

电话那头静默了

对不起,我也不大清楚,帮你问下

问的结果就是,你要联系“交流处”

电话打到交流处,同样的话又说了一遍

结果是,对不起,请你联系机构所在区的台办

电话打到海淀区台办

接电话的姑娘声音清脆,忽然让我希望大增

不想,声音听着年轻的还真办不了事

叫来了一位听着就有6-70岁的大爷

大爷说:你是哪个机构的?

我:***,随便说了一个

大爷:你们机构的上级主管单位是哪里啊?

我:海淀科协(当然是瞎编的)

大爷:这就对啦,小姑娘,你们跟海淀科协说了没有啊?

我:哦,还没有

大爷:你看看你看看,你的上级主管单位都不知道这件事情我们怎么会知道呢?我们不知道的事情怎么给你办呢?(此时已经有预感他要说什么了……已经想挂电话了,但是考虑到刚胡说的那个机构的名声,还是坚持着)

大爷继续说:咱们国家办事情是要有程序D,要一级一级的处理。民间机构跟台湾的交流我们当然是支持D,但是不按规定来是要犯错误D。跟台湾的事情我们还是要谨慎D。小姑娘,回去先要找上级单位报批,然后上级单位再找他们的对口机构,到台办的时候我们自然会办理我们的手续,这是不能越级D。

我:@#¥%……&**()

死的心都有了,等手续办下来,估计我跟你一样老了……

立刻跟台湾联系,说这样不行,我还是自己行动吧,台湾同意,毕竟入台证比出大陆的批准好办一些

 

就这样的办事效率,怎么让我相信政府啊!

想起王小峰之前写过一篇关于郑筱萸的人民日报的报道

发现政府工作人员的脑子都被洗过一样

跟复印机一样说出来的话真是太恐怖

人民日报的社论谁都能写吧

Wednesday 22 August 2007

我竟然一年多没吃炸糕了……

今天去蹭会,主要是想跟大头聊天

蹭的很成功,见到了

晚上路过阜成门,发现饿了,转身进了华天小吃

吃什么?

抬眼看见柜台里的炸糕……

曾几何时,上次吃炸糕还是毕业前了,我竟然一年多没吃炸糕了……

不犹豫,要了一个

 

每天总是想吃什么吃什么

总觉得没得吃

原来东西总是要摆在眼前才能想得起来

 

今天见到个媒体狂人

是个传媒大学的老师,现在兼职做某个NGO的特约媒体专家

跟每个人发自己的名片还有他们机构的传单

然后,当会议开始后,对着签到簿开始狂发短信

一时间,会场的手机铃声此起彼伏,收到的短信都是一条

你好,今天很高兴你,我是***的媒体专家**,邮件地址*****,手机号码*******

太牛了,早就知道干媒体的不是一般人,今天让我见到了

拿着手机问旁边“书呆子”般的主编同学,你是媒体人吗?呵呵

看看人家这行动力

但是,最后问问题的时候那个专家有点露怯,问了三个巨肤浅的,连刚接触这个圈子的人都知道的问题

不过敢问也是优良品德嘛,做媒体就要胆子大

看来媒体关于环境的报道是需要培训,她去那机构还是挺合适的

Thursday 16 August 2007

都是逼出来的……

虽说工作暂时没有着落

虽说项目目前没有跟进

但总结一下自己这一个月,貌似没闲着

跟几个机构的领导谈

跟很多朋友谈

跟中国人谈

跟外国人谈

怀疑自己哪来的那股勇气和决心

一个机构的country director不是说见就见说谈就谈的吧

可能是之前有客人来简报Nick也很高兴的见了,对我见其他机构的老板没造成什么阴影

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绝对是逼出来的!我不做谁做?!

何况我也愿意做……

这周算是又过去了,明天参加一个会,晚上去见一堆人

后天去见一个会,之后参加一个人,哈哈

下周末也安排好了

参加party,见一个老板的老板

又是个外国人

现在真是发憷跟老外说话

认识时间长了,他们都觉得我英语好,语速就弄得跟native一样了,我一走神就听不懂了,只能哼哈一番

然后他们还巨假的跟我说:you've got a big progress!

到底如何我是很清楚啊。

anyway, everything pushes me forward, no matter the project or my english...

I can not waste it.

 

大头竟然去了**会……这是我今天听到大news,呵呵

虽然他的理由我完全理解

但是感情上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明天见面细聊

Monday 13 August 2007

谁能点燃我的斗志?!

最近状态很颓,脑子有想法,但是手脚有些慢 

被迫着联系了挺多人

有些是自己主动,有些是机缘巧合

圈子就这么大

地理位置再限制在北京,总会低头不见抬头见

 

认识了一个叫JIEF的兴趣小组,讨论climate change

成员多是北京的大学生

有研究生有本科生

感到了很久没有的压力——年龄

最小的是87年的

一起去日本的成员中我都似乎是最大的,这实在是太可怕了

还有就是发现北大的学生跟其他学校的差距还是挺大的

个人目标相对明确,加上自身的能力比较强,学校名气大

在北京还是很吃得开

这帮人感觉是比较精英的

聚在一起,用英文讨论问题基本上不是什么问题,而且基本都有在国外生活的经验

当然,这个不是判断精英与非精英的标准

但视野最起码不会太局限

 

能明显感到工作后的人有一种沧桑感

而且更加畏首畏尾

我就是其中之一

还有令人比较兴奋的就是其中有个男孩长得很帅,而且很有耐心,一直为我这个半路出家想做CDM的人介绍他现在实习的公司

并且希望我能争取他们公司的一个职位

让我对北大的研究生刮目相看啊

 

今天跟学校的一个老师兄谈了很久

从理想到人生规划,到现阶段计划到一些不吐不快的心情

从午饭前聊到午睡后

让我更清楚的意识到自己应该退出一段时间

之所以一直没有下这个决心是因为总觉得暂时的退出会让自己觉得是不能再次回归

但是现在真的很难再投入激情

也许真的应该找个帮手了

两个人有商有量总会好些

说出表里一致的话总会有很踏实的感觉

不过那位师兄跟我说

我不是很能说服自己的人

有时候别人的意见比自己的想法还重要

How come?

我一直都以主意正著称啊,有偏差有偏差……

 

明天家里的老人就出院了

今天特意没有上班,享受最后一天好日子

当明天的太阳升起时

能不能顺道点燃我的斗志呢?

Sunday 12 August 2007

好日子就要结束了

从CDB事发到现在,过去的一周是比较舒服的日子
每天睡到自然醒
然后去办公室做些有的没的
见些朋友
听很中肯的建议
想想以后该如何继续
 
我真的很痛恨自己目标的不确定
虽然在其他人看来我已经相当幸运的找到了自己乐于奋斗的目标
但如何挣扎着,或者说努力着继续发展我真的拿不定主义
天枰座balance一切的习惯啊,世上哪有那么多东西可以绝对公平呢
只是希望自己能少走些弯路罢了
因为撞一次南墙实在是疼啊
 
上周三Nick老人家已经踏上北去的列车回英国了
确实是先往北了,经过俄罗斯而后到德国,最后回英国
在拍卖了他还看重的东西之后,办公室就剩下了我一个,空荡荡,静悄悄
我擦拭着Nick之前自用的那台电脑,发现鼠标上有无数黏黏呼呼的东西,键盘上也有食物残渣
Nick喝啤酒,吃薯片,写稿子的形象跃然眼前
I just can't believe that is over
周五收拾了一下办公室
人少了真是清净,垃圾少了,温度都降低了
一个人,连电扇都不用开
 
总是想给自己留足后路,以致于裹足不前
得不偿失啊
 
下周爷爷奶奶都要相继出院
在医院休养生息之后的他们正以蓄势待发的精力继续投入下一步的争吵以及没事找事中
我睡到自然醒的状态也很难保持
他们住院前,我就没在7点以后起过床
这对于我这个年纪的人简直就是摧残
进入8月,搬回空总的日子一步步逼近
我要用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挺过这最后的黑暗
要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灿烂的阳光中,美好的生活中,以及有些眉目的工作中
 
总之,好日子要么已经结束,要么马上就要结束
后来的日子都是未知
有时候过得很没乐趣,因为对好日子的眷恋,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以及没信心
为什么会没信心?
因为我经历过
并且无力改变什么  

Thursday 9 August 2007

Do you know what is LOHAS?

最近看到听到了三个信息

一个是后现代生活方式

一个是社会企业

一个是LOHAS

虽说不一样,但有一点不谋而合

他们对环境都是友好的,而且都是非主流,起码我是这么认为

至少对于不追逐时尚的人来说是这样的

 

其中的后现代和LOHAS都可以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后现代很哲学,第一次接触的时候云里雾里,觉得他说的都对,又时候又觉得不是

那篇论文的作者主要探讨了后现代生活方式的主要内涵,包括对虚无主义的挑战,对偏执的拒绝,对多元的尊重,对向他者开放的欣赏,对踏实的存在的追求,对创造性的推崇,以及对勇敢的活出生命活出风格,活出优雅,活出美的鼓励。总之,后现代的生活方式是积极的。

并不是像所谓的“If it is not fun, why do it?” 或者“There is no right or wrong-only fun or boring”

两者看来都有些玩世不恭或者说不成熟。

真正的后现代是沉稳的,也不复杂,目的也不是为了娱乐。

 

LOHAS=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 听名字就知道怎么回事了,中文叫“乐活”

无疑,又是个舶来品

外国人在环保节能这方面永远领先,这是跟经济发展分不开的

但是不知道中国经济腾飞的那天,环境会变成什么样子,毕竟人数是人家的N倍



1998年,LOHAS才由美国社会学家保罗·雷(PaulRay)倡导进入主流社会。他花了15年的时间完成《文化创造:五千万人如何改变世界(The Cultural Creatives:How 50 Million People are Changing the World)》一书,LOHAS是里面最重要的概念,是一群“在做消费决策时,会考量自己与家人健康和环境责任”的人。这群人是乐观、包容的,透过消费和食衣住行的生活实践,不仅做好事(Do good)支持环保,心情也好(Feel good),个人也真正健康、有活力(Look good)。

保罗·雷做这项研究只是想探求人们生活方式因为技术发展和商业泛滥引发的变化,却无意中统计出一条消费者心理倾向的变化曲线。LOHAS这个概念的出现,无形中给既要享受现代技术生活又要对自然环境负责的态度倾向下了定义,如同法国学者利奥塔在研究后现代的著作中思考的那样:“后现代总是隐含在现代里,启蒙、后启蒙和非启蒙呈现顺序状态,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直接将现代性引入到了后启蒙中。”



不要过于复杂的去理解这个定义,其实它很简单,只要每个人在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时能保持对环境的友好

呵呵,我似乎有些过于重视sustainability这个概念了,忽略了中国环保健康产品的高价格,以至于很多人在活的同时乐不起来

不知道这种状况会不会导致只有少部分高收入人群加入到LOHAS中来

而低收入以及广大农民就会更加的污染环境而后又被环境所污染

在中国,不是生活方式决定生活环境的

这种东西总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意思

 

社会企业,乍一听总会跟CSR联系起来

其实不然

你听说过茶树粉吗?没有化学成分的肥皂呢?

生产他们的企业多数被成为社会企业

他们的诞生有时不是为了经济效益,而是为了环境保护

 

有个故事很有意思

有个北大的博士后,毕业后为了让周围的朋友吃上没有化肥的蔬菜,自己就去农村种地了

他笃信佛教,不能杀生

所以从不施农药

一共种了三块地,其中一块是留出来被虫子吃的

另外两块是卖的

每天对这两块地念经

虫子奇迹般的都跑到第三块地上去了

 

当然,这个故事一点科学依据都没有

那个北大的博士后可能是信**功

当一个博士后被自然无法解释的东西征服时,他就更无法自拔了

我要说的是,如果这种东西有规模了,它应该可以被叫做社会企业

博士后是个极端案例,不作为复制对象

 

我对那个站着说话不腰疼LOHAS比较感兴趣,据说还有一家这样的杂志在中国发行了

当然,又是舶来的,小日本的干活

叫《乐活SOTOKOTO》

如果有人知道他们有招聘计划一定要告诉我

我要把健康(美食、营养)和环境保护以及生活方式结合起来

也许那种生活会无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