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9 May 2007

Ennio Morricone

央视音乐频道的“音乐故事”最近在播Ennio Morricone

也许这个名字并不熟悉

但是只要你看过《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家》或者《战争的创伤》,就不会对其中的音乐无动于衷

Ennio Morricone是个高产的作曲家,至今,作品已达500余首

不要觉得似乎没听过他的作品,也许哪个打动你的电影配乐正是出于他手



非常高产的Morricone作为意大利人,最出色的作品是于两个意大利导演合作的电影中,而且这两位意大利导演都喜欢拍三部曲。 从Sergio Leone到Giuseppe Tornatore,从《革命往事》,《西部往事》,《美国往事》三部曲,到《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马莲娜》三部曲。从《西部往事》中辽阔的大西部开荒者侠客之间的恩怨纠缠,到《美国往事》中的人生如梦,恍然隔世。在《天堂电影院》中随着天堂戏院悄然倒塌成废墟背景淡淡的伤感,到片尾无数经典影片中吻戏的串联和音乐共同激发高潮回转,人生缠绵。还有《海上钢琴师》中人人称道的1900和爵士王之间的钢琴即兴表演PK,还有1900在三等舱穿行镜头划过无所怀着美国梦的移民脸后定格在他心爱的小女孩那段背景音乐淡淡感情流动。还有《西西里美丽传说》中莫尼卡贝鲁齐穿行在小镇街头那段幽默轻快的音乐。这些都成为了我电影回忆中无法忘记的一笔,每次随着他的音乐再次想起,那些片断就交织着个人化的回忆在脑海中翻滚。



在他的作品中,排箫——这个音色清爽甚至带些瑟缩的乐器占据了一席之地,从《美国往事》到《战争的创伤》,略见一般

电影音乐,一个把想像和现实联系的如此紧密的工具,有了Ennio Morricone别具匠心的使用,将使无数画面被音符留住

Monday 28 May 2007

学者——你们离生活有多远

繁忙的周末结束,有点累,主要是天气热,晚上睡不好

周六一天的会,让我对自己的原来设想的未来产生怀疑,计划又一次遇上了变化。

会议主要内容是一些福特资助项目的报告,当然,我也在内


福特在国内资助的对象不仅是NGO,也包括林业局这样的政府机关,当然,还有社科院这样的研究机构

有幸能听到“国务院智囊团”的项目报告,应该算是件好事

中国社会科学院,今年是建院30周年,不知道这是不是能代表中国社会科学的一个发展状态

对于一种科学来说,30年,时间还太短,研究的内容还很浅,相比自然科学,这显然落后许多

这样的机构作为国家决策机关的智囊团是不是有点不靠谱?

 

不过,似乎我们作为旁听者不大地道,对于他们做的每个项目都以怀疑和审视的态度考虑

这大概是刚来简报时被人忽悠次数太多的结果

现在反而更习惯去怀疑,用自己的角度去判断

也许以我的经验判断他们项目的好坏有失偏颇,甚至不能完全理解,但是,这貌似不是严谨的治学态度

他们多以提纲挈领的高调态度进入,满篇充斥着政策、条例等等看似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词汇

但是,项目的成功与失败能给当地带来什么呢?

他们所说的政策倡导又有什么结果呢?

换句话说,钱花出去了,难道产出就是一个经验吗?

退一步说,花钱买教训也没什么不可以,但是,作为学者,作为能对政策起到作用的人,是不是不能太不在乎他们所谓的“失败的教训”?

一个项目,能给当地居民带来什么影响?如果一个项目的失败或成功都无处可寻,那这种项目还有什么意义。

大家还能想起自己做毕设时的态度吗?如果社科院的项目变成了某个博士研究生的论文,大家可想而知这种结果。

抄抄写写,数字分析,然后写篇狗屁不通的文章,然后等着博士毕业,坐在社科院的位子上痴呆一辈子

不过,也不是所有学者都如此不堪

也有几位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

按同事的话说“这样的发言,写出来就是篇稿子,能说明一些问题”

 

有时觉得学者也很无奈,专心做学问会被人家指摘成脱离现实

过于接近生活又会被同事排挤为“不学无数”

拿前些天东四八条拆迁的事情来说,有些学者坚持不拆,听证会的时候就不邀请那些学者

任凭你有高深的学问,任凭你铁尺铜牙……

学者毕竟是学者,又能耐社会中的“小人”现象如何

这种学者在政策上的“残疾”其实是无法避免的,或者说,是被这个社会公认的一种潜规则

所以有时候觉得学者的态度并不能做到完全独立,因为如果有学者得到了一个发言的机会,那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有原因的

要么无关利益方的痛痒,要么成了利益方的扩音器

也许我这么说有些偏激

 

当然,也并不是说NGO、公民社会就没有错误

从扶贫就可略见一斑

农民穷,这是普遍现象

但是你扶贫前是不是要问问他们是不是真的需要帮助?或者需要什么样的帮助?

你给当你重新选出村支书、村长,当地老百姓貌似脱离了地头蛇的压制

但你能一直以农村刑警的身份出现在农民身边吗?

你离开以后农民又将过上如何的生活呢?

想像一下,云南的一个小山村,向来与世隔绝,男耕女织不亦乐乎

你去了,说人家贫困,要教人家脱贫

告诉人家遥远的地方有个北京、有个上海,那里的生活是如此如此丰富,到处都是麦当劳肯德基,还有酒吧和电影院

结果,人家真的意识到自己贫困了

把古茶树都拔了中商品速生茶

年轻的都去城里打工

随之,你们开始说人家破坏生态环境,不保护原始文化,给城市造成了人口问题以及劳工福利问题

当然,我说的可能有点夸张,但是这种现象并不是没有可能

当地人自治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这种共识应该早就达成了吧。

 

貌似Greengo没有什么毛病可寻?

那是不可能的

还是那句话,本地人管本地事

外国的例子不可照搬

要想有进展,要从本土环境NGO的视角出发。

Thursday 24 May 2007

我也有粉丝了……

应我粉丝“大鸟同学”的邀稿,特写这篇博客

哇咔咔,俺也有粉丝了,应该叫“盎司”

其实最近一直在忙,但是想了想,似乎又不知道忙的是什么

上周五参加了第二次the third Friday party,见到了internews的人,这周六要去参加他组织的一个party&Wearing Green

Internews的那个哥们貌似平常,实际却很非常,会说10种语言,现在还在学藏语和蒙语,不知道跟Internews的项目有没有关系

因为他们在为蒙古的牧民发明蒙语手机,以方便他们更好的信息交流

周一有个会,非洲朋友,没有血钻里那种南非口音

但是口音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以至于他们觉得跟我有Communication Problem,确实有,但是应该不是我单方面的问题

 

大姐让我帮忙写论文,不靠谱的题目《大众传播与人机沟通的区别与联系》

看了他们所谓的教材,越发觉得这种社会学的东西不靠谱

概念就是把很具体的东西用巨陌生的词语写出来,弄得晦涩难懂,看着都脑袋大

很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这样界定某个词汇,这貌似不是做学问的态度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

不管了,他们都这样不负责任的对待学问,我就随便写了几句,绝对原创……

不知道其他社会科学是不是也这样做事情,实在太没必要了

难道非得说出几个高深的词汇就叫有学问了?

 

这周周末应该很忙,周六一天会,还要做个Presentation,晚上去Green Party,周日上午还有个小会

下周可能还要去个媒体策略的会,又能见到Greenpeace的人

这个会的消息还是从别家网站上看到的

协办单位竟然有简报,去隔壁问中文刊同事,竟然也不知道

一个机构内部的信息沟通都有问题,还做媒体策略,真是……唉……

 

先这样吧,还要准备周六的发言

对了,游记……

已经断了很久了

以后会补上的

Friday 18 May 2007

课堂笔记

刚Nick又给我上了一课,赶紧来做课堂笔记

目前手头有个项目广告,是个提供环境专业学生去外企实习的项目

事情不大,就是放不放在Greengo上的问题,但是Nick由浅入深再回到浅,好好给我的市场意识上了一堂课

项目是好项目,对于广大的环境专业的学生来说

但是除了环境与Greengo相关以外,我实在是想不出其他相关的地方

当然,对于Greengo上面那些学生社团来说,这是个好消息。

Nick以常用的问句开场:So, What's your idea? How is it?

I think it's a good project, but I don't think it has some relationship with Greengo. Maybe I can sent it to my university.

这就是我的回答。

Nick认为这种事情不应该是用私人渠道处理的,应该更公式化一些,一方想寻求服务,另一方可以提供服务,明显的市场交易

不管事情大小,提供服务的一方应该得到报酬

还有就是,提供服务的一方怎么赢取寻求服务方的信任

比如,我可以主动帮他们翻译他们的资料,并且不光在Greengo上发布消息,还可以在中文刊的网站上发布

这么到位的服务,相信他们会更加满意,并且认为这家机构在服务上是有经验的,是可信的

这么做的结果就是能在学生社团中扩大Greengo的影响,让更多想从事环境行业的人得到机会,项目被推广,我们还能得到工作报酬

貌似N全齐美的事情

姜还是老的辣啊……

但是想想现状,很多NGO都在以非官方的形式办活动,有时完全是朋友托朋友

确实不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

机构对机构相对更稳定一些

课上完了,但是那个项目的信息还未必会放到网站上,因为还不清楚那个机构的底细。

 

题外话:为啥我毕业的时候没有这种好项目?

说与做

昨天参加了一个小型讲座,主讲人和讲座内容是我参加的主要目的

本来就很喜欢小规模的论坛,人少交流机会就大,聊的也会相对深入一些

内容围绕危险有毒废物展开

一篇新闻报道开题,从废旧油漆一直讲到电子垃圾

全程都在思考环境、化学、人类学、社会学以及发展之间的关系,越发觉得应该多学学这方面之间的关系

这是题外话

最大的感受是每个NGO都有各自的特点,当然也辐射到了他们的员工

很难说是员工寻找到了机构还是机构改变了员工

更理想的状态是他们互相吸引并且相互激励不断发展

Greenpeace在国人看来肯定算是个激进的组织了,估计这也是他们不能在国内以NGO名义注册的原因

但是看看那他们做的那些项目吧

从关注点到执行方式,报告撰写,以及后来的继续关注不断督促

这是国内机构不够专业的鲜明对照

确实,与其声嘶力竭的宣传,不如脚踏实地的做事

又归结到之前说过的问题

做事就容易留下把柄,容易被人抓着不放,但是说话却不会有这些问题

孰难孰易显而易见。

当然,国内机构资源不足,经验缺乏,发展时间短也是现状,不能要求他们在短时间内就像成熟机构一样做出卓有建树的项目

但至少要看到发展的目标

“水污染地图”就是很好的突破,从而又引出了“绿色选择”,这都是机构项目发展里程碑似的一笔

从一个理工科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数字总是体现问题的最好途径

有了确切可信的数字,任何胡搅蛮缠都是站不住脚的,其他敲锣边儿似的戏码也会显得苍白无力

当然,可信的数字来自切实行动

 

继续一些题外话

能够与一个有思想的人深入聊天我很高兴

知道那个人在他的博客里转了我写的文章我很欣慰……

能够参与小规模的谈话我很高兴

能够了解Greengpeace这种机构的项目我很高兴

能够推进我做的项目进度我很高兴

了解到联想现在是个很“绿”的企业我很高兴(尽管是从接受IBM之后才开始发展的吧……)

了解到Ipod现在很“红”没什么感觉(因为那么难用的电脑买那么贵就是个怪现象,大家一起来抵制……)

 

总之,昨天是很充实的一天

我很高兴

 

 

Wednesday 16 May 2007

游记4——5.3

今天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们回到了中国移动的辐射中,回到了更多人的视野中,我们终于能洗澡了!

一天的节奏都很慢,很放松,没有爬山的任务,没有行走的日程

有的就是搞笑完了再搞笑,拍照完了再拍照

早上飞飞就开始联系去厚畛子,确切的说是前一天晚上就联系好的,300两辆车

其他人就转转老县城,看看古迹,看看野菜,看看公鸡欺负母鸡什么的

老县城在古代可是个比较热闹的地方,城门外有个私塾,现在已经荒废了,只剩下一些石碑

这里的文物保存的可不好,立着的倒着的,不小心还会踩到一块石碑上边

我们在这里留下了巨2的合影,一张严肃的,一张全笑的,还有一张本来应该全哭但是没人哭的(等看片会以后放)

之后又去了所谓的城隍庙,结果连个地基都没看见,就剩下一口破钟和两块牌子了

当然,牌子上写着“城隍庙”,其中一块钉在一棵树上

回到书记家,看到隔壁有只很漂亮的大萨摩,白白的,大双眼皮,美男子啊……叫飞雪

跟它玩了很久,脸上的防晒霜基本上都被它舔干净了……

然后又开始拍更有娱乐性的照片,就是1+1+1+1……=17再17-1-1-1-1……=0,明白了吧

搞笑过后,大家回屋打包,准备出发了

书记家门口停着两辆面的,感觉是中午拉我们的,不是卡车……

进了屋,看见FF给FJ在跟两个本地人说着什么,听明白了,原来是两个不地道的司机嫌钱少不想拉

可是价格都是前一天都说好的,怎么就能突然变卦呢

最后说好,450三辆车,我们17个加上2个陌生人一起包车

大包加人,3辆车挤得慢慢的

倒霉的司机还要接上3个人

这哪行?他们懂什么叫包车吗?

大家下车开吵,人多就是有这个好处……

me同学是个笑眯眯的和蔼可亲的人,平时说话也是慢条斯理,但是现在却把本地大叔说的节节后退,用他那纤长的手指指着大叔的胸膛

“你给我们选择的机会了吗?你没有!你就是想多挣那50块钱,你承认就完了……”

大叔连连后退:“饿跟你说,饿跟你说……”

其他人看的是目瞪口呆,这“兔子”急了也挺可怕的……

最后,大叔承认了他就是想多挣50块钱,于是,我们多花了50块钱,包下了3辆车

山路崎岖,也很陡,很佩服这边司机的心理素质和开车技术

上山又下山,终于到了厚畛子

这边的住宿也是事先联系好的,是个村长家

条件不错,有太阳能,还有电视,对了,忘了说,这边的电视都是卫星的,能收到很多域外频道,老县城也是这样

洗了澡,整个人都清爽起来,男同志们比较郁闷,因为女士优先,优先之后就没热水了……

然后大家都在村长家门口排排坐,晒太阳,听着村广播喇叭里放的音乐

本来还奢望能插上MP3让村子里领略一下JB的Beautiful,感受一下大山里放音乐的恬静闲适

但是,毕竟还是村里啊,能有个DVD已经是高档家电了

MP3还是派不上用场

晚上玩杀人,嗑瓜子,睡觉

 

PS:我们住的地方是个WWF的项目点,明显能感觉到条件的不同

貌似WWF在这边传授旅游接待的一些课程或者是一些生态农业的知识。

Tuesday 15 May 2007

继续插播——恨哪个城市,让它去作首都吧

今天早上在地铁上偷瞄别人报纸,看到了下面这条报道:



     被北京市政府列入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东四八条胡同如今面临拆迁,文物专家、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徐苹芳呼吁,“保护区不能再动了”。日前,市文物局致函相关开发商要求保护平房四合院。

  东四八条拆迁将建综合楼

  昨日上午10时,9号院的王大爷成为八条第一个搬走的老住户。有关人员原本打算昨日下午立即动工拆房,后来在诸多居民的要求下,改为今日早晨开始拆房。

  今年2月2日,东城区房管局贴出的拆迁公示中称,根据北京市发改委和北京市规划部门批准,北京中保嘉业房地产开发公司拟在东四九条、朝阳门内北小街以及东四八条等三条街巷的一定范围内进行综合楼和住宅楼项目建设。

  上月15日,东城区房管局再次贴出拆迁公告称,东四八条1号至23号的单号房屋将被用做“综合楼”项目,“根据《北京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第四条的规定,被拆迁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城市建设的需要”,在4月16日至5月26日内完成搬迁。

  而在更早的2004年,北京中保嘉业房地产开发公司负责人在首届中国房地产金融发展高峰论坛上介绍,即将建于东四八条到九条之间的“今都王府”项目包括一栋写字楼和四栋住宅楼,住宅楼为仿古建筑。

  报道这一论坛的网站对中保嘉业负责人的发言的文字实录显示,这个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的仿古建筑群项目总投资是将近5.7亿,项目的纯收入约为1.9亿元。

  有调查显示,该项目于1999年由北京市计划委员会以“危改”名义立项,于2001年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批准规划,有关土地自2001年始分几次被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出让。

  市政协委员上书市政府

  北京市政协委员刘绮菲在4月下旬上书北京市政府,称拆除事件“是一起严重破坏北京历史文化风貌及社会和谐的事件”。她认为,拆除现存已经很少的北京胡同,不管打着怎样的“危改”旗号也掩盖不了破坏人文北京、破坏古都北京、破坏和谐北京的实质。

  刘绮菲呼吁,立即终止北京东四八条的拆毁项目。立刻撤走正在东四八条21号院内办公的拆迁办公室,撤销所有有关该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行政批件,并依法追究有关行政部门的责任。

  徐苹芳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不能说(胡同里的老房子)旧了,就给拆了”,“建成新的四合院也不行”。

  徐苹芳认为,胡同和老房子就是要保护的重点。需要拆除的是胡同里的私搭乱建,需要改善的是安全设施和人们的生活环境,而疏散人口可以通过自由流动的办法来解决。

  -部门回应

  ★★市文物局★★

  现状四合院不得拆除

  市文物局致函开发商,要求对四合院采用微循环方式保护

  北京市文物局一位工作人员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文物局在接到群众有关东四八条拆迁的举报后,于5月9日前后曾致函中保嘉业房地产开发公司。

  在居民出示的这份函件内容复印件中,北京市文物局指出“北京旧城内的建设工程必须做好胡同四合院的保护工作”,“以小规模渐进式、拆除院内违章建筑及与风貌不协调建筑、修缮传统四合院的方法,保护原有的胡同尺度和四合院格局”。

  文物局在致函中要求,对于“现状四合院,不得拆除”。

  必须按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有关规定,按房屋保护修缮措施,采用微循环的方式对现状的平房四合院予以保护。

  市文物局工作人员还表示,面对这样的事情,文物局也有很多的无奈,但是胡同保护目前并没有明确哪个部门主管,文保区管理、危改涉及多个部门,不是文物主管部门一家单位说了算。

  相关规定

  东四八条列入保护区

  1999年,北京市政府在《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和控制范围规划》中将包括东四八条在内的东四三条至八条列入保护区范围。

  规划指出,东四三条至八条均建于元代,经明清两代保存下来。“这一地区的胡同排列整齐,四合院布局规整,是老北京城典型的传统四合院区,至今仍保留着一定数量的较好的四合院。”该规划规定,对于历史文化保护区中的历史建筑,其外观要按历史面貌保护整修,内部可以进行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的更新改造,改善使用条件。要采用逐步整治的做法,切忌大拆大建,不把仿古造假当成保护手段。对于不符合整体历史风貌的建筑要适当改造,恢复原貌。




保护古建,文物局管不了,就像北京要拆迁,市政府不能插手一样

政府各个部门的行政缺失,踢皮球一样的推卸责任,导致现在老城区的大面积拆迁

首都就是不一样,城市建设要站在全国的高度上全盘规划

温州有炒房团,所以要盖出别墅、高价楼盘让他们炒;

山西有矿主要买宝马,所以要弄出个华晨宝马让他们买;

世界上有那么多游客要看北京的故宫和长城,所以要让他们来,他们想在故宫里喝咖啡,那就要把星巴克弄进去;他们想在后海岸边喝酒,那就建个酒吧街让他们喝个够;

有外企,那我就弄个CDB把他们全装下,管你交通如何;

生活垃圾无数,那就建个垃圾焚烧厂,不近,五环外呢,就在那个小区边上;

处处为别人设想,关怀备至

 

城市规划怎能头疼医头脚疼一脚,情况出现才考虑对策

那个一天到晚挂在嘴边的“预案”二字去哪了,城市规划都不能“预”,城市定位在哪里?政府职能体现在哪儿?

 

恨哪个城市就让它去作首都吧

比如温州,让他们自己炒自己,正好能让那帮出国打工的人常回家看看;

比如太原、大同,当了首都还能治理一下当地的空气质量,地下估计也挖的差不多了吧,正好能做轨道交通;也让他们感受一下乔家大院、王家大院面临被拆的威胁;

比如贵屿,当了首都就有机会彻底治理一下电子垃圾的问题;

比如广州,首都的名号可以遏制他们吃野生动物的习惯……

Monday 14 May 2007

游记3——5.2

周一,新的一周开始,继续我的流水游记

一直不想回忆这天的行程,因为实在是太累了

下山回去的路上一直在想,要知道一天要走这么多路,我肯定选择待在书记家

早上8点从老县城出发,第二次走满是沙土的村中小路

在之前来过老县城的人记忆中,这条路的印象不错,但是今年再来,已经满是尘土,车一过更是黄沙漫天,想起老郭的相声:一路黄光直指西南……

原因可能是那个“引湑济黑”的水利工程,眼看着大铲车将树木和草坪推为平地,裸露的暂且湿润的地表似乎注定会成为刚刚走过的沙土地

登山鞋走这种路实在是折磨,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平足,刚走了没多久,脚就跟裂了一样

加上风干物燥,实在是体会不到出游的乐趣……

玩命走到了都督门,再过不久,又进山了

好在没有负重,不然我肯定死在半路上了,自己的体力啊……

还是有山有水的地方能激起人的玩了欲

调整呼吸,找准节奏,进山之后的路好走多了

从山底走到太白庙,在隧道同学的忽悠下决定继续向上进发,他总说,山上的风景立马就不一样了……

从蕨类植物、阔叶林到整片的竹林,风景果然不同

但是这些我在太白庙之前就都看到了啊……

不免有上了贼船的感觉

一直徘徊在队伍尾部,直到一个溪边才赶上飞飞他们

补充体力,吃!

休息过后,两人决定留下看包,其他人继续向大坪进发……

这次爬升的速度比较快,一个之字基本上就是10m的爬升高度

可以清楚的听到自己的心跳,感觉心脏就在嗓子眼,一张嘴就要掉出来一样

此时已经是15:50,离下撤时间仅剩10分钟,觉得自己达到大坪已是不可能的任务,此时,大忽悠同学再次出现:“咱们的速度已经很快了,你看,咱们已经赶上前面那队了,时间来的及,就在前边……”

拜托,人家可是背着装备的,赶上人家不是什么难事吧……

在大忽悠同学的精神鼓励下,在我的努力拼搏下,我们,终于到了大坪,此时的海拔约为2800m

大坪=大平地,就是类似于香山平台的地方,是个户外的宿营地,所以,这里有个装满垃圾的垃圾桶

大家欢呼雀跃的对这垃圾桶合影留念,me同学往返跑了很多次,按快门

天色已晚,抓紧时间下山

哦,对了,忘了说,大忽悠兼隧道同学提到的“不一样的景色”还真没领会到,可见其忽悠本领之高超

下撤的速度快了很多,20分钟回到溪边,好心的同学已经煮好了咖啡,还加了两块大白兔,实在是太有才了……

喝了咖啡,收拾好锅碗瓢盆,集体下撤

一路听着艺术家唱歌,彤姐在最前帮我们驱除蜘蛛网,有点意思……

其实那会就已经是在用意志前进了

天色渐渐暗下来,终于在天黑前出了山,当时已经是6:00了,大家还没有吃完饭

最恐怖的是,还有将近3公里的土路,饿滴神啊……

意志都用完了,从山里出来以后就一直保持这倒数第二的位置

天黑了,戴着头灯继续前进

经过旱芦苇,经过外国人腐败的小院子,最后看见老县城城门的时候,都没劲高兴了

到达书记家的时候,基本上是烂泥状态,太累了

最郁闷的是,当晚开始刮风,下雨,洗脸的时候那冷的……

不过能泡个脚还是不错的,当时脚上磨出了4个大泡,疼啊

晚上躺在床上,才发现下午喝的那些咖啡发挥了作用,死活睡不着

就跟FJ和WLL同学聊天,估计得有12点了吧,终于昏睡过去……

 

老县城海拔1800m,大坪2800m

不知道那天一共走了多少公里,反正就是累得可以,但是也忽然对自己的体力无比佩服

貌似豆腐渣工程的身体,也抗住了这种强度的户外锻炼

对以后的出行更有信心了,哇咔咔……

照片以后补上

Saturday 12 May 2007

游记插播2

Sorry喽~~~

因为周末真的没时间写游记

要给老姐写论文,明天还要给老弟补课

今天下午可能还要顶着大风跟老娘逛街~~~

我这可怜的周末啊……

不过,困难不会阻挡我写游记的脚步

大家稍安勿躁,我慢慢来

主要是发现自己不大适合写记叙文,总是写得很水

水到自己都不能忍

等我修炼一下,继续给大家献上秦岭游记

Friday 11 May 2007

游记插播

连着写了两天的游记,昨天由于太忙没写

今天本想继续的,早晨在胡同口看见的一幕又改变了我的想法

最近办公室这边一直在拆危房

好多房子真的是不堪一击,大锤所到之处,灰飞烟灭,原来的老房子顷刻间就面目全非了

好在不是拆迁,是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的好事

但是怎么看水泥新瓦搭建的新式平房怎么不顺眼

咋就一点味儿都没了呢?……

今天早上一进胡同,看见个老奶奶站在一对废墟边上

裹着小脚的她背着手,愣愣的看着被拆的老屋

她在想什么?

曾几何时,她也曾年轻过,老房子也许是她新婚之夜洞房花烛的地方,她也经历了酸甜苦辣人生百态,老屋陪她过了大半辈子,如今,人还在,老屋却已寿终正寝……

不知道她老人家是在回忆过去的事情,还是在憧憬新房建成后更加幸福的生活

老屋重盖带走的不光是发霉的房梁,掉灰的墙壁;老屋里的笑声不在,歌声不在,连味道都淡了……

到处是水泥味儿,油漆味儿,哪里还有人情味儿,哪里还有人跟人的那种热乎气儿……

猛然发现记忆还在,而且越来越清晰……

Wednesday 9 May 2007

游记2——5.1

今天的行程是从黄柏原到老县城,一共约37公里,卡车17公里,徒步20

早上8:00出发,坐在大卡车后边,走山路

开始还在屁股底下垫块砖头,后来发现简直是多此一举,直接坐在车上

这可是“砖车”,哪哪都是红砖,要不就是铁锈

之前还掸掸身上的土,后来干脆就忽略不计了

车在一片大草地边上停下,该徒步了

估计是早饭吃的不够,刚遇到一个小爬升的时候就有些虚脱,赶紧喝糖水

缓过来后,决心认真对待每顿饭,绝不马虎

路上的景色还算不错,不过,说实话,怀柔密云啥的估计也能看见

路过一块大石头的时候,顺着向导的手看过去,阴凉地方趴着一条蛇

还好是头朝下

继续前进,基本上是坐下就吃,吃完就睡的状态

最后觉得在河边大吃

梅菜扣肉、鸡爪、豆制品、方便面、酸梅汤(当时没觉得,现在看来是很腐败啊……)

大吃过后,开始戏水,隧道同学的鼻涕很牛,弄得一只蝴蝶跟黏在了毛巾上一样,怎么哄都哄不走


这是羚牛的便便,之所以说是羚牛的,因为山羊的比这个小,熊猫等杂食肉食动物的又不是这样,所以断定为羚牛的……

 

这是吹笛子的艺术家……放在羚牛便便之后实在抱歉啊……

继续进发,继续吃,继续腐败

终于看到了老县城的城门

虽然被“修旧如新”,没有一点土味儿,甚至在顶端还能看见红砖(巨刹风景)

但是还是很兴奋

这边海拔1800m

镇上电压很不稳,灯泡都点不亮,只有在各家都不用电的时候才会亮一点

而且发现各家各户的厅堂里边都贴着什么“地下产黄金”的上下完全不规整的对联

最郁闷的是当地有地下传教的组织,“宁在屋里停丧,不让屋里住双”

封建到了极点,不管年轻年老,都很迷信

算了,海拔高就是很冷,被子够厚是好消息

水冰冰凉,依旧很早躺下休息了

PS:从黄柏原出来就没有信号了,两天两夜人间蒸发的感觉不错

弄得现在没有查看手机的习惯了,而且出门还经常会忘带手机

当天吃了馍和白棒渣粥,据说放了碱(没喝出来)

猪都养在厕所边上,噜噜噜哼哼哼的,让我没有answer big nature call

Tuesday 8 May 2007

游记1——4.29 to 4.30

新老板今天来参加工作,据说下午还有面试,很想参加,无奈日程已定。

三点不到,胖子已在门外等我,背包出发。

不敢恭维司机的水平,鲁到不行,狂走错路,而且还拒不承认,提心吊胆,终于到了西站。

本以为我们的装备已是大手笔,不想,隧道背了个将近70L的大包(据说半包都是吃的);本届会长也是65L的大包,年轻就是好啊,那么沉的包还能跑得起来;相比之下,我们真是太对不起自己的肚子了……

火车是两层空调的,我们在下层(头一次坐这么高级的火车,本以为会睡得很舒服)

火车上的10几个小时,刚开始总是匆匆即逝,吃喝玩乐侃大山,加上打扑克

无奈于自己的生物钟实在太准,11点,准时犯困,呼呼……

坐着睡觉真不是件舒服的事,之前觉得柔软无比的座椅,此时却好像石头般坚硬,脖子疼,腿也涨

上了贼船的感觉……

天亮了,西安下了无数人,车上的座位足以让每人睡个舒服觉,但是已然醒了……

宝鸡终于到了,下了火车,受到了白钰同学姐姐的热情招呼

热豆浆、肉夹馍,太香了!

没过一会,后边那波也到了,20几个人加上20几个大包,果然很壮观!

商量许久,终于觉得跟着宝鸡的朋友去吃老孙家泡馍

于是,每人一碗,外加酱鸡爪若干,面皮米皮若干(事实证明,这是最丰盛的一顿饭)

饭毕,车已经等在楼下,上车,直奔黄柏原

进山后,一路上到处都是树,猛然发现车跟我们都处在及其危险的盘山路上

旁边是崖,有些路滑坡的很严重,路面仅容一辆车通过,司机的心理素质和技术不佩服不行

由于长时间的刹车,车里已经充满了刹车片的糊味

不敢玩命再让司机叔叔开下去,找了个水管给刹车片降温

玻璃上瞬时水雾缭绕……

路过一个小村子,大头下车不久,回来时收获锅盔一个

随后,又收入两个

据说锅盔的边缘比中间咸……而且有越来越咸的趋势

晚上到达黄柏原,住在招待所里

吃了6天中唯一的一顿米饭炒菜

飞飞与一直黑白花的大狗结下了深厚的友情(鸡爪子的功劳)

很早就睡下了,为了第二天养精蓄锐!

小分队会计:晨爷 


我要把村里的鸡都吃了……

Monday 7 May 2007

胜利归来

六天外出生活,总的说来比较腐败

在老县城那两天印象最深刻

在厚畛子那两天最腐败

总的来说,六天一共洗了两次脚两次澡

没有被臭虫咬到

爬山的最高海拔刷新到了2800m(不负重的情况下)

只吃了一顿米饭(还是陈米),其他时间吃的都是馍或者锅盔

只在西安待了半天,比较后悔,以后定会再去

坐了卡车和拖拉机,颠的都快散了(很拉风的哦,我还以为那次跟大黄在灵山坐三崩子是最后一次)

拍了很多二的照片,全体人一起二的感觉不错……

不过,最上镜奖要颁给一只大猪,以下是它的照片

之后的几天会慢慢传照片以及游记上来……